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辉煌将帅群体中巨牛盈,聂荣臻、罗荣桓、黄克诚、徐海东、萧华、杨勇、杨得志、梁兴初等多位名将脱颖而出。他们中包括3名元帅、2名大将以及超过400名将军,这些卓越的军人曾经都来自同一支军队——八路军第115师。在抗日战争时期,这支部队作为我党领导的三大主力师之一,肩负着重要使命,英勇奋战。
115师的历史根基深厚,其前身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一军团、红十五军团主力部队及红军第七十四师。这三支部队皆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骨干力量,历经多次激烈战役,屡建奇功。由这三支部队合编而成的115师,其战斗力强悍无比,已被充分验证。
115师的指挥官大多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战功将领,而士兵们也都是经过多次实战磨砺的精锐战士。优秀的指挥与英勇的战士结合,使这支部队屡战屡胜。事实证明,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期间,115师及其基础上发展壮大的第四野战军,都是实力最强、战绩最辉煌的部队之一。
展开剩余84%抗战八年期间,115师共浴血奋战263次,歼灭敌军超过51万人,勇猛无比,名声远扬,被公认为八路军中最强悍的主力师。解放战争中,以115师为基础培养出的27万精兵挥师东北,成为后来的第四野战军的骨干力量。
115师之所以能成为名震全国的精锐部队,除了战士们的英勇奋战,更离不开指挥官们的智慧谋划。陈光曾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、115师代理师长,他对115师的发展壮大贡献巨大。可以说,抗战时期115师取得如此辉煌战绩,离不开代理师长长达五年的陈光的卓越指挥和冷静决策。
1907年2月24日,陈光诞生于湖南宜章栗源(今栗源乡)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当时的清朝已进入末期,国家动荡不安,社会矛盾尖锐,正值东西方思想交锋激烈的时代。那时中国正处于兵荒马乱、民不聊生的困境中,五年后更陷入军阀混战与列强瓜分的深重灾难,百姓生活艰苦不堪,朝不保夕。在这样乱世中,多数人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已经是不易。
陈光的父亲是地主的长工,家里还有一个妹妹。因家庭贫困,陈光仅上了三年小学便被迫辍学,回家务农。幼时目睹地主豪强对农民的残酷剥削,陈光心中早埋下了反抗的种子,立志将来推翻这些压迫者,给劳苦大众带来公道和光明。
辍学后,他除了务农,最常做的就是为朋友打抱不平,性格豪爽,讲义气。正因为如此,他在村中青年中威信极高,一呼百应,凡事都能带动一大批人跟随。1926年村里成立农民协会,陈光被推举为协会委员,带领村民与地主豪强展开顽强斗争。
马日事变后,被击败的地主豪强反扑,陈光遭到通缉,被迫流亡他乡。尽管身处逆境,他依然坚定革命信念,离开前还将12支步枪秘密掩埋,等待重返家乡的那一天。
1927年12月,革命形势好转,陈光返回家乡。此时,黄埔五期生、共产党员陈东日奉命回乡组织农民武装,二人同乡同族,彼此熟识。陈东日知晓陈光在村中威信甚高,也知道他对党和革命的热忱。经党组织批准,陈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入党后,陈光立即挖出藏匿的12支步枪,与陈东日一同组建农民赤卫队,并被推举为队长。开国上将萧华后来评价道:“12支步枪,是一件了不起的事。那时赤卫队武器极为匮乏,只有大刀梭镖、土枪,这些步枪对宜章暴动成功意义重大。”
1928年初,朱德、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途经湖南,遇见陈光率领的赤卫队。朱德、陈毅与陈光商定了“年关暴动”的作战计划。陈光带领赤卫队在栗源堡积极响应,攻击土豪、烧毁地契,缴获敌军武器。随着战斗的推进,赤卫队实力不断增强,获得的枪支也迅速增加。
赤卫队的壮大引起了地方反动派的警觉,地主武装“挨户团”多次围剿赤卫队。面对敌强我弱,陈光沉着应对,指挥赤卫队英勇抵抗,最终守住阵地,迎来援军,迫使敌军撤退。
宜章攻克后巨牛盈,湘南起义随即爆发。陈光积极配合,带领赤卫队刺探情报、带路拆桥,为起义成功贡献巨大。湘南起义被誉为“没有湘南起义就没有朱毛红军会师”,其重要意义不可估量。
起义成功后,朱德、陈毅准备转战井冈山。陈光深知只有将革命视野放远、加入中央红军,才能真正改变中国劳苦大众的命运。于是,他毅然带领赤卫队跟随朱德、陈毅上井冈山。
陈光的军事才干受到朱德、陈毅高度赞赏,他和队伍被编入红军独立三师,任特务连连长,旋即任第29团第3连连长,正式开启其红军生涯。
在红军期间,陈光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,迅速升迁,成为红军的重要将领之一。1930年,国民党发动第一次“围剿”,陈光已任红四军一纵队一支队副支队长,指挥部队以“诱敌深入”和“中间突破”战术成功击退敌军,极大提升了士气。
1931年6月,陈光在文家市一战中英勇负伤,子弹穿膝而入,但他强忍剧痛重新回到阵地,指挥战斗,最终击败敌军,令部下无比敬佩。
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后,陈光任红二师师长,带领部队突破乌江天险,攻克遵义,血战湘江,夺取娄山关和泸定桥,为长征胜利做出重大贡献。1944年5月,党组织专门总结称赞陈光对中央红军北上渡险贡献巨大。
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后,陈光改任红四师师长。在直罗镇战役中,他指挥红四师主攻,攻克敌军109师重镇,令国民党反动派深刻认识到红军不可战胜。
“西安事变”后,陈光出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。1937年8月,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,朱德、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指挥,下辖115师、120师、129师。115师综合实力最强,兵力超过一万五千人,由红一军团、红十五军团和第74师合编而成。师下辖343旅、344旅及多支直属营,陈光任343旅旅长,徐海东任344旅旅长。
115师出战抗日的第一仗便是著名的平型关大捷。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勇气和战斗力,更打破了日军“不可战胜”的神话。主攻指挥正是343旅旅长陈光。
1937年9月,为配合第二战区作战,115师利用山地战优势,在平型关设伏击。陈光亲自率队深入阵地,精心布置。清晨,敌军车队进入伏击圈,随即遭到我军猛烈攻击,日军溃不成军,损失惨重。
战斗持续一整天,343旅配合兄弟部队歼敌1300余人,缴获大量武器装备,极大地配合了阎锡山第二战区的防御,有效拖延了日军进攻步伐。此战极大振奋了民族抗战的士气。
平型关大捷后不久,陈光又在广阳伏击战中大显身手,使343旅成为八路军首支俘虏日军的部队。
1937年10月,日军第20师团企图迂回进攻娘子关,115师受命阻击。陈光率343旅担任主攻,再度大胜,歼敌千余,缴获大量物资,并俘获日军辎重兵军曹加滕幸夫,这是我军首次俘获日军战俘。
1938年3月,陈光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115师代理师长。他与政委罗荣桓密切配合,率部由山西挺进山东,迅速建立抗日政权,凭借强大实力严密封锁津浦铁路中段,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。
1939年5月,日军最高指挥尾高龟藏率八千余兵分九路扫荡115师驻地,
发布于:天津市掘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